首页

冷柔女王所有视频

时间:2025-05-30 06:08:56 作者: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浏览量:50778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马帅莎 李仪)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白国龙 摄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天问二号任务工程目标一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二是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科学目标则聚焦于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多项物理参数,一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形状大小、热辐射特性等物理参数,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二是开展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喷发物等研究;三是开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样品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仅仅是天问二号任务漫长探测过程的“第一步”。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共包含发射段、小行星转移段、小行星接近段、小行星交会段、小行星近距探测段、小行星采样段、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再入回收段、主带彗星转移段、主带彗星接近段、主带彗星交会段、主带彗星近距探测段等13个飞行阶段。其中,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包括9个阶段,发射段顺利完成后,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这一阶段将持续约1年,期间需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等操作,直至距离小行星约3万公里处。随后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在近距探测段按照“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原则,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主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探测器上共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喷发物分析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助力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进行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白国龙 摄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8次发射。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高轨发射的主力火箭,也是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此前已完成108次发射,曾执行过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月工程任务。为确保“长征三号乙火箭‘可靠、精准、准时’答卷”,跑好天问二号任务“第一棒”,设计人员历时2年完成了多轮设计迭代,同时满足了各方约束要求,实现火箭与探测器完美“交接班”。(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80.5%

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黑神话:悟空》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近几十年来,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为题材的各种形式演绎层出不穷,孙悟空在电视剧、电影、动漫作品里都广受欢迎。这一次,作为游戏的主角,孙悟空又火了,而且火爆程度远超以往。《黑神话:悟空》为什么吸引人?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何在?是否蕴藏着下一个爆款IP?台湾作家张大春近日就此接受“东西问”专访。

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在北京举行

据了解,公安部2023年承办的建议提案主要集中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拐卖妇女儿童、网络谣言、跨境赌博等突出违法犯罪,加强电动车、老年代步车、新能源汽车管理等交通管理工作,打破数字鸿沟、深化大数据共享治理,加强矛盾纠纷化解、深化户籍管理改革、治理校园欺凌、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等社会公共管理方面。

曾经的血与泪,不能忘!不敢忘!

——我们要建设“和平金砖”,做共同安全的维护者。只有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能走出一条普遍安全之路。要坚持“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原则,推动乌克兰危机局势尽快缓和。推动加沙地区尽快停火,为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不懈努力。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此外,天津市青少年足球队将在学校假期赴新西兰惠灵顿参加惠灵顿凤凰国际学院训练营的训练和比赛。天津与惠灵顿作为国际友好城市,将以体育为媒介,推进全面合作交流。

鲐背老人忆峥嵘岁月:从军救国进军校 晚年书信再续黄埔情

其实,这些经典影视剧都被用AI技术“魔改”了。此类魔改东拼西凑,有的跨越时空,有的跨越作品,将不同时代不同作品的主人公凑在一起,以假乱真的程度,以及“魔改”的尺度,引发广泛热议。AI对经典老剧的“魔改”,是创意还是“恶搞”?这背后有没有法律、版权问题?AI改编影视剧,法律和创新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